一、山地自壓蓄灌微灌技術(shù)原理
山地自壓蓄灌微灌是利用山區(qū)自然地勢,,在高處修建蓄水池,,然后利用自然落差來獲得輸水壓力,,進而可以不使用額外增壓設備供應到地勢低處的田塊進行微灌,,就是將“自壓蓄水池”和“微灌”組合成“蓄灌微灌”,。微灌部分使用帶有補償性能的滴灌管或壓力補償?shù)晤^,這樣就可實現(xiàn)均勻灌溉,。
二,、山地自壓蓄灌微灌系統(tǒng)的基本構(gòu)成
基本組成:水源—引水池—引水管—蓄水池—輸水管路—田間微灌設備。
選擇水源非常關(guān)鍵,,通常選用水質(zhì)較好的山溝常流水。引水點與旱地要有相應的落差,,根據(jù)具體地形,、水量,建好攔水壩,截流山溝水,,攔阻泥砂,,使水能盡量流入引水池。山溝水在引水池中先行沉淀泥沙,,然后經(jīng)引水管進入蓄水池,。
蓄水池與灌溉田地的落差應在10~15m以上,蓄水池大小根據(jù)水源大小,、需灌溉面積確定,,一般以50~120立方為宜。蓄水池建造質(zhì)量要求較高,,最好采用鋼筋混凝土結(jié)構(gòu),,池體應深埋地下,露出地面部分以不超過池體的三分之一為宜,。
輸水主管與蓄水池下部的供水主閥門連接,,主管埋設深度在地下40cm以下,一般不宜埋在路中,、溝里,,以防損壞。根據(jù)輸水需求安裝各級分管和分閥門,,輸水管與每一田塊的連接處安裝一個子閥門,,以調(diào)節(jié)水壓或分區(qū)灌溉,子閥門出口須安裝過濾器,,然后再與田間的微灌系統(tǒng)相連,。
田間滴灌設備可采用滴灌帶或者滴灌管或者壓力補償?shù)晤^,以華最灌溉PCD壓力補償?shù)晤^為例,,具備較大范圍的補償效果,,可在一定的變動的壓力范圍內(nèi),保持出水流量的一致,,適用于山地灌溉,。安裝田間微灌設備時,先將黑色聚乙烯輸水管的一端與進水處的過濾器連接,,另一端用堵頭封堵,,再通過專用配件將灌水器與輸水管相連。
三,、山地自壓蓄灌微灌的注意事項
1,、要定期檢查和清洗過濾器,及時清除過濾器中積聚的雜質(zhì),,防止過濾器堵塞,,檢查過濾器是否完好無損,,發(fā)現(xiàn)濾網(wǎng)損壞時要及時更換。
2,、要定期沖洗灌水器,。新安裝的滴灌管、滴灌帶要充分放水沖洗,,把安裝過程中積聚的雜質(zhì)沖洗干凈,,再開始使用微灌系統(tǒng)。
3,、要防止灌水器破損,。在進行鋤地等農(nóng)事操作時,要避免損壞滴灌管,、滴灌帶,、滴頭。灌水器使用滴灌帶,、滴灌管時,,灌水時的出水壓力保持在1千克左右即可,防止壓力過高而損壞滴灌帶滴灌管,。